個人相片
英語教學心得分享
明德楊惠雯發表於2012年 05月 1日(Tue.) 10:31
 

英語教學心得分享                        楊惠雯

 

壹、英語教學在國中階段與高中階段之銜接的問題

 

    高中階段的英語教育在學習內容方面,普遍的現象是高一學生大都覺得教科書的選文增長、句子結構變得更為複雜、且每課的單字量也增加了。程度好的學生適應較無問題,但多數在國中階段只是在基本一千字彙中反覆練習,而未能在提升閱讀能力與字彙量奠定紮實基礎的學生,就顯得力不從心。整體而言,多數的高中學生仍有銜接的問題。此外,從國中基測所需的基本一千字彙提升到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或指定科目考試所需的四千至五千字彙。在有限的上課時數裡,高中英文教師一方面要提升學生的字彙量,並要努力達成暫行綱要所規範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均衡發展的目標,不免常有「捉襟見肘」之嘆。如眾所週知,國內的教學仍以迎合考試為主,入學考試不考的在教學上就較不受重視,或縱然教師有心教,學生卻因為不考,而沒意願學。我校學生大多是職業學程,而技職院校聯招所舉辨的統測入學,考試題型皆是選擇題。因此,學生之寫作能力普遍不佳,自然在預期中。

 

貳、我校學生英文程度低落之主因   

 

一、先天不足,基礎太差

 

    今日英語學習已向下延伸至小三,但學生的英語能力,沒有比以前的進步。國小階段不教音標,倡導自然發音法。至國中,老師把學生當成天才神童,二十六個字母四種寫法一個星期結束,K.K.音標一個星期結束。學生沒有充分練習,許多學生至高中,連字母大小寫仍混淆不清。然而字母和音標是相當重要的基礎。字母學不好等於不會英語,音標不會如何記單字?因此,有些學生開始死記,爛記,不然就是只記得字母是哪幾個,卻不會念發音。其英語程度落差的現象日益嚴重,造成教學上的困擾;

    國小學生英語程度落差的問題延續到國中,並具體呈現在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的雙峰現象(極好和極差)。這個現象形成的因素涵蓋了許多的層面:城鄉差距、學生家長的社經背景及關注程度、學習資源的多寡、師資的良窳、學生的動機與興趣等等。進入我校的學生,在基測英語的成績一般都較不理想。這些學生大多來自社經背景較低、經濟能力較差的家庭,缺乏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整體的英語程度普遍較弱。在面對教科書中單字、句型及課文理解各方面的學習時,所遭遇到的困難度自然相當高。

 

二、缺乏學習動機,沒有讀書習慣

    

    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已近十八年,所遇到的狀況因學生素質差異而不同。我校多數學生英語能力偏低,其中還有自幼稚園開始學美語。接觸英語超過十二年,為何英語能力差到連音標都不會,探究其因是缺乏學習動機,沒有讀書習慣。如果教學進度許可,我對高一新生,在字母及音標上都會多花些時間,利用下課時段抽唸,讓學習落差的學生有機會反覆不斷練習。但因學生對讀書不感興趣,根本靜不下心看書。放學後課本放學校,老師嚴禁課本滯留抽屜,就堆放到廁所置物間,單字完全不背,所以成效有限。尤其是英文,一定要長期努力,不可能一蹴可幾。英文單字定要每天背誦,一段時間沒複習,程度就會落人之後。久而久之,根本無法追趕。許多英語學不好的學生,可能早在國中時,就決定放棄英語。英語課對他們而言,簡直是煎熬。到了高中要靜下心學好英語,當然是件非常棘手之事!

    我校學生在高一時,雖有心要學好英數,但仍未改好玩上課不專的習性,終因毅力不堅而作罷。至高二,忙於應付專業科目,準備技能檢定。到了高三面對升學考,深知英數的落差甚遠,根本無法補救,乾脆以專業科目背多分為策略,決定放棄英文。

 

叁、如何改善我校學生英文能力

   

    聽、說、讀、寫是學習英語的四大步驟,也是四大目標,必須要先聽懂單字的發音,句子的念法,才有可能讀得懂單字和句子,聽和讀是互相關聯的。如何改善我校學生英文能力,其建議如下:

一、   為有效解決學生英語程度普遍低落的問題,我校應積極透過彈性的行政措施,教師與校方應擬定周詳的英語能力提升方案,入學時依照英文基測分數,實施英文能力分班,抽離式資源班或英語社團活動等方式進行教學。讓這些程度較優的學生能在既有的基礎上培養更進階的英語文能力,以利銜接高中教材的學習。較差者也能加強音標和單字之發音訓練。

二、   務必於每天固定在某一個時段(如晨間或午餐時間)播放英語,一週一單元,不斷訓練英文聽力,營造英語學習環境。

三、   段考英語聽力納入考科。

四、   善用適性的教學技巧與教學多元化評量,並在課後針對英語學習弱勢學生進行補救,如星期六或暑期參加補救教學,以啟發其學習動機與興趣,皆是改善程度低落的有效措施。

肆、分享學好英文訣竅          教育部國際文教處長李振清

 

(李振清目前任職教育部國際文教處處長,他曾經是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專任教授兼國語中心主任,也任過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兼任教授和夏威夷大學客座教授。)

    如何才能學好英語?教育部國際文教處長李振清分享學英語的心得,他表示,學英文或任何語言,功能上相輔相成的寫作、閱讀、聆聽,與口述必須同時並進,才能獲得最佳成效,尤其,他從大學時代就開始用英文寫日記的習慣,為他奠定英語好手的基礎。
   
李振清表示,語文學習及運用過程中,聽、說、讀、寫相輔相成的必然性,很多人一心一意想學好「英語會話」,因而投注全部時間和精力在「說」與「聽」的能力方面,結果到頭來發現英語「說」與「聽」的能力還是侷限於狹小的範圍裡頭,無法發揮應有之功能,道理很簡單,「說」與「寫」的語言技能(Language skills),在理論上屬於「表現性的技能」(Productive skills),其基礎必須建立在「接受性的技能」(Receptive skills),亦即「讀」與「聽」之上,換句話說,「讀」與「聽」的能力等於電腦術語中的INPUT,而「說」與「寫」等於OUTPUT,訓練英語會話能力,必須先以閱讀素材,或聽到的資料加以「墊底」,經由「內化」(Internalization)的過程(S. D. Krashen 稱之為INTAKE),自然轉化為「說」與「寫」的基礎。
   
他表示,要說得好、寫得順暢,必須先由「閱讀」及「聆聽」提供基礎語料,仔細研修、「嚼嚥」、吸收,才能達成預期的學習成效,「說」與「寫」的實際語言活動,又可自動地強化「閱讀」及「聆聽」的基礎。
   
李振清表示,語言是不斷地隨著社會變遷、科技發展而不斷地更新、進化,英語文當然也不例外,從英文報章、雜誌、廣播電視及文學作品中,隨時可蒐集到很自然、實用、美妙的新資料,加以整理後﹐應用自如。例如: Wisdom comes with age. (薑是老的辣) (出自USA Today 9/3/99)verbal violence(語言暴力), verbal abuse(語言傷害), single parent family(單親家庭), idea of civic virtue(公德心)等。
   
學習英語到底該從幾歲開始最好?李振清表示,年齡越早當然可塑性最強,不過,年齡只是成功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更重要的選項還有優良師資、生動具創意與指標的教學方法、系統化實用教材、學習環境的建構、學生學習動機的引發、家長的輔導與配合等,這些因素與孩子的英語學習成效相輔相成,忽略這些完整的配套,幼兒去上兒童英語班也只不過是另一種填鴨式的補習而已。
   
他建議家長不要擔心孩子學英語會輸在起跑點上,英語的學習首重培養興趣與學習動機,不是填鴨式教育,目前英語造詣高超的國內外台灣人士,有那些是小時候上過兒童英語班?贏家終歸是屬於雙語踏實的成熟學生。

    目前國內使用英語溝通式教學法的效果仍然不彰,其原因常歸咎於一些結構性的因素,例如學校規定大班教學、學生學習溝通能力的動機貧乏、英語是邊緣化的共同科目、教師的英語口語和社會語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也不夠充分,教師工作量過重等等。這些因素固然都會對英語教學效果造成衝擊,但其實更本質的原因還是得回歸到社會性的因素,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究竟有沒有使用英語的社會需求,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英語教學就不是在教室內使用實物 (authentic materials) 做些角色扮演(role-playing)或解決問題(problem-solving)的活動就可達到學好英語的目標了。

    以台灣的社會情境而言,同學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聽說技能溝通的機會幾乎是微乎其微,時常只有在馬路上為外國人指點迷津而已。學生在教室內學過的生活化英語在下課後因無用武之地,當然沒多久就遺忘了大半,因為這些英語表達方式對他們的生活而言並不具任何情境意義(contextual meaning)。或許有人會主張,這是為同學未來出國深造或進外商公司作準備。只是光聚焦在學習生活會話是不夠的,台灣社會對英語的需求還是以獲取外國資訊為主,閱讀理解與寫作引介外國資訊文化和專業知識才是常用技能,因此國內英語教育除了加強學生口語溝通能力外,對英語讀寫能力的增進更不能偏廢。

 

 

個人相片
回應: 英語教學心得分享
劉美惠發表於2012年 05月 1日(Tue.) 10:45
 

Dear 楊老師:

可否請就您運用 Moodle 平台教學之經驗與我們分享呢?

Thank you!

美惠